记者|赵阳戈
进入2025年,主动退市再现案例。
3月29日,中航产融(.SH)主动退市的公告打破市场沉寂,这家总市值超300亿元的央企背景上市公司表示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将根据相关规定,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4月14日,便是股东大会召开时间。
中航产融的表述背后,是公司业绩从“高光”到“巨亏”的急速坠落。
财报数据显示,中航产融的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44.71亿元骤降至2023年的2.90亿元,2024年更预计亏损4800万元,扣非后净亏损扩大至1.89亿元。这一断崖式下滑的背后,既有业务转型调整的阵痛,如营业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也受制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如市场整体资产价格承压,公司持有的资产账面价值出现一定下滑。
选择主动退市,也被认为是化解风险、收缩非核心业务的一种策略,但对中小股东权益的冲击不容忽视。
根据上交所上市规则,主动退市的公司需为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的保护措施。故在股东大会通过后,控股股东中航工业将向包括异议股东在内的、除中航工业及集团其他下属单位外于现金选择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A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设定为3.54元/股。
笔者认为,3.54元/股的行权价,更多起到了最后几天托住股价的作用。中航产融3月31日复牌至4月2日最后一天交易,股价并未出现波动,但3个交易日换手率为30.15%。但这一行权价却并未体现中航产融的全部价值。
初看,3.54元/股相对董事会审议终止上市停牌前最后1个交易日收盘价3.44元/股的溢价率约为2.91%。但截至去年3季度末的数据,中航产融的每股净资产价格为4.24元/股,3.54元/股的行权价相较每股净资产相当于打了“8.3折”。
另外,中航产融近些年的现金流不算差,2020年至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0.34亿元、452.12亿元、200.66亿元、72.57亿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航产融的货币资金为581.52亿元,比现在300亿元出头的总市值还高。
实际上,中航产融在决定主动退市前的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4月2日间,股价还出现了超跌。该时段中航产融历经28.89%的下跌,累计跌幅远超同时段大盘3.47%的跌幅。
以上种种,中航产融主动退市也给股东抉择增加了难度。现金选择权股权登记日拟定为4月22日。
笔者理解,退市并非企业“终点”,这一行权价的设定也不排除存有为后续操作留出空间的考量,虽说根据上交所上市规则,“主动退市公司可以随时向本所提出重新上市申请”,但同时公司也明确“目前无资产注入和对外并购安排,也无重新上市安排”。
若股东追求短期确定性,可以选择行权,但如果拒绝行权,则要明确接下来的处境。
若中航产融主动退市,一则退市后进入股转系统,意味着市场交易活跃度会大幅降低,股东可能会陷入“想卖却无人接盘”的困境;其二退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对宽松,股东实时追踪公司经营动态的难度上升;三来目前中航产融与中国人寿的27.1亿元股权回购纠纷尚未解决,败诉则可能进一步波及股东权益。
股东如何抉择,还需慎重。
另需注意的是,4月14日若股东大会未能通过,所有中航产融股东将不能获得现金选择权,在公司经营困境未解之下,股价或继续承压。股东大会通过后,也需留意投资者在申报日仅能通过普通证券账户进行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所以通过融资融券信用证券账户持有中航产融股票且需要进行现金选择权申报的投资者,应当不晚于现金选择权股权登记日将相应股票从信用证券账户划转至其对应的普通证券账户。
同时,申报现金选择权的股东不得就其限售、已被冻结、质押或其他权利受到限制的股份申报现金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