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厚植民营企业家成长土壤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具体真相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5-04-24 12:04  发布时间: 3小时前   347
核心提示:民营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体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当今,“5

民营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体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当今,“56789”的国内民营经济地位,决定了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

笔者以为,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培养一支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全球视野、兼具社会责任担当与创新突破能力的企业家队伍,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此,笔者提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厚植民营企业家成长土壤的思路与对策:

一是,以制度保障为根基,构建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

首先,完善法治体系,强化产权保护。中央明确提出“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需配合《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落地实施,加快制定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细则,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建立涉企纠纷快速响应机制,为民营企业家提供“安全感”与“稳定预期”,让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专注主业、聚力发展。同时,强化法律执行的透明性,将法治化营商环境与传统文化中的“信义”理念相结合,形成“法治为基、诚信为本”的企业家成长土壤。

其次,破除市场壁垒,推动公平竞争。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清理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尤其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向民企开放准入,支持民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并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企与民企资源互补,形成“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的共生格局。此举既符合西方“开放市场”理念,又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协作智慧。

二是,以中华文化为灵魂,培育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首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义利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加快将儒家文化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转化为民营企业家“实业报国”的责任担当,通过评选表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典范企业家,强化其“富而有责、富而有义”的社会形象。山东济南的“鲁商精神”培育工程,将儒家文化融入企业家培训课程,引导企业家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领域主动作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借鉴性。

其次,鼓励培育创新的企业家精神。鼓励民企加大研发投入,设立“创新容错基金”,对技术突破失败的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宽容与资源支持。同时,通过“名师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科技领军人物授课,传授硅谷式创新方法论,培养民营企业家“敏锐洞察科技前沿、敢于开辟新赛道”的能力。

三是,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构建“政校企”联动的培训机制。整合党校、高校、行业协会等资源,开发“政治素养+商业实战”双轨课程。地方政府可以依托社会主义学院开设“民营企业家培训班”,邀请经济、法律专家解读政策,引入典型企业案例教学,提升企业家战略思维与国际化视野。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推动企业家赴高校担任实践导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其次,建立“传帮带”与“创二代”培育制度。针对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实施“导师制”,由老一辈企业家传授管理经验与风险应对智慧,实现“事业有序传承”。如浙江温州通过“青蓝接力”计划,组织创二代赴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经验,既保留家族企业“工匠精神”,又注入现代管理理念。

四是,以社会协同为纽带,营造尊商重企的舆论生态

首先,强化舆论引导,树立正向标杆。媒体需加大对优秀民营企业家事迹的宣传力度,重点报道其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公益慈善等领域的贡献,扭转“唯财富论”的片面认知。主流媒体可开设“新时代民营企业家”专栏,传播“张謇式”实业报国案例,弘扬“义利兼顾”的价值导向,让全社会人民群众高度认同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贡献,并给予充分的人格尊重。

其次,搭建企业家交流与社会责任平台。建立全国性或地方性民营企业家联盟,促进跨行业、跨区域合作交流。引导国内民营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战略规划,形成“商业向善”的文化自觉。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家在全国和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等政治群体中的比例和数量,为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提供更多机会。

五是,以数字赋能为突破,创新人才成长模式

首先,打造“智慧企业家”培育平台。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个性化学习系统。例如,国家相关机构,可以建设“民营经济数字学院”,提供政策解读、国际案例、风险预警等模块化课程,并通过算法匹配企业家需求,实现“精准滴灌”式培训。

其次,推动“数实融合”实践。支持民营企业家参与国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家利用区块链技术完善供应链管理,提升合规经营能力,将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打造新型商业生态。

(作者陶希东系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研究员)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